我的大明新帝国_第二三三章 家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三三章 家 (第2/5页)

书拉起来。

    这个文书是他的翻译,他一辈子没有出过洞庭湖两百里,说的自然是当地的土话,没有一个说官话的助手,他的话会让人如同说天书,听不懂。

    会议正常地举行了下来,朱瞻基这两天也是哪里都没有去,耐着性子参加了这次的表彰大会。

    造星计划是他一直以来都非常想要实施的,在他的计划里,这些原本的普通士兵和军人,经过一番包装,要迸发出不下于中举,甚至是当状元的荣耀。

    当然这很难,因为整个社会对文人的推崇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。如今整个社会的基础构架就是士农工商,士人位于金字塔尖。

    但是,能够读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,大部分人都还是只会识数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

    想要改变这种局势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全民普及教育,让人人都变成士人。

    但是以目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来看,非常困难,他觉得,如果自己能够用五十年代时间,把教育程度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,那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如今的人更少,整个大明也就五千万人左右,但是正是因为人少,所以每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能支撑下一代的全面的教育普及,连老师都凑不够。

    想要发展教育,一是要增加人口,其次就是发展经济。

    如果只是依靠大明的自身发展,这是远远不够的,所以大明才需要去海外掠夺更多的资源,来弥补自己的经济。

    当南洋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明,当境外的资源可以给大明源源不断地提供生产资料,那个时候,哪怕是强制,也要开始在孩子们中间普及义务教育。

    这三天对朱瞻基来说略感无聊,但是对其他人来说,却是一场心灵的净化。

    这些出身底层的百姓,因为贫穷才选择当兵,甚至不惧成为军户。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数悲惨的经历。

    而这些经历,用他们笨拙的语言说出来,又会让他们之间相当有共鸣。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上面一个人在讲,下面和二三楼哭成一片的场景。

    所以当这场英雄事迹大会,或者说诉苦大会结束的时候,大部分人都还觉得意犹未尽。

    以后的键盘侠们衣食无忧地躲在电脑后面抨击时政,诉说不公的时候,根本不能理解这个时代的人的要求有多么低。

    有人一辈子的追求,可能就是让家人都有一套冬衣穿,有一床被子盖。

    而这些在后世最基本的生活要求,对许多人来说,都是一场梦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时代是僵化的,你是地主家的孩子,一出生就衣食无忧,你是穷人家的孩子,那就要被剥削。

    土地里挣的一点收入,还不够交税,交租,能吃饱肚子都是奢望。每年还有最低一个月的时间,自带干粮去做免费的劳役。

    你想去打工,对不起,没有路引,你连门都出不了。而不管是工场还是酒楼招收学徒,最少要受七八年的免费苦工,才能有正常收入。

    这些社会的不公,只能是最底层的人受着,只要能吃饱饭,就没有人造反。

    朱瞻基在当上皇帝,掌握大权之前,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,即使真的掌握了大权,也很难改变,因为这些都需要人来办这些事,而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,他们是不愿意改变的。

    朱瞻基只有一个脑袋,一双手,不可能一下子直接把桌子掀翻,来造自己的反。

    而且,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这个状态是习以为常的,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,即使他想改变,别人恐怕也会认为他疯了。

    所以他现在只能给这些人一个向上的通道,让所有人知道,不仅仅是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,只要从军,英勇杀敌,同样也能改变命运。

    所以,他要把这一百二十人当做种子,在军中,在全社会宣传开来。

    让所有人知道,哪怕是一个小兵,只要有功,同样能成为上层阶级。

    而这些受到影响的人,以后都会成为朱瞻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。

    他现在不缺上层的支持者,缺的是下层的支持者,所以这次的战斗英雄评选,最高官职的人,也不过是个守备。

 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