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 (第2/4页)
百个大型部落,语言也不是互通的。 除了临近的部落,把北部的土人带到南部,他们也无法跟其他土人交流。 正是因为如此落后,如此笨拙,澳大利亚一直到十九世纪才承认他们是人,又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才承认他们有公民权。 朱瞻基虽然没有灭绝他们的思想,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干些体力活,然后留他们的女人给开发南洲的士兵们解解闷,而不是有人道主义的怜悯之心。 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,华人的同化能力比那些白人要强的多了。 白人几百年都同化不了土人,黑人,美国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被民族矛盾困扰。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,他们不同民族根本无法融合。 相比华人,在同化方面他们落后了几百年都不止。 先是利用他们的劳动力,然后通过挑拨离间减少他们的男性,同时利用联姻让他们的女性跟华人生孩子,这样几代之后,纯种土人的数量就会剧烈减少。 当这些人一个个都用筷子,都说汉话,写汉字的时候,自然就变成了一个民族。 白人无法同化其他民族,不是因为肤色,不是因为民族融合,更主要是白人从来不肯给其他肤色的人同等的教育,还有就是信仰的排外性。 他们想要保持自己的优势,人为地制造隔阂与等级,最后反而害了他们自己。 而信仰也是其中只一个重要因素,因为他们的排外性,导致了其他肤色的人只能在自己的民族性面前寻求寄托,又人为地制造了对立。 但是东方自明朝初期的儒释道三教合一,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包容性文化和信仰的交融,就成为了最先进的文化制度。 而这一点,由于西方社会在信仰和文化方面的剥离,使他们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融合。 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,在思想性方面绝对是东方文化先进。但是在拓展性方面,却是西方文化更先进。 因为儒释道的三教合一,形成了一种圆满的自我循环的系统。在大一统的思想桎梏下,就缺少了颠覆,缺少了怀疑认知,也导致了除了思想上,其他应用学科的落后。 而西方在文化和信仰方面的人为剥离,形成了文化方面的活跃,思想方面的封闭,也造成了后世社会的丛林法则。 在以前,朱瞻基一直认为西方的那一套是对的。 但是来到这个世界,随着他对文化,社会方面的了解,他发现了东方文化的优越性。 这个世界不必非要是对立的,竞争的,也可以是融合的,互补的。 朱瞻基利用东瀛人当劳动力,在南洋搞汉化政策,实际上都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。 当然,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,也要区分不同的方式,不能拿一套框架来套用所有地区。 这也就是说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,不能在乎用一种方式。 而这个时代,统治阶层却往往喜欢把一套框架往所有事情上面套,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。 在朱瞻基与郑和他们这些主要下属进行了一番沟通之后,所有人都精神抖擞地开始跟各个小部落的代表接触。 在这种鸡同鸭讲的交流中,发生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。 比如大明学子想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对方学会说大明话;比如通过手势交流,大明人想要让土人带他们去找黄金,却被带到他们的仇人那里,想要借大明的人的能力消灭对方。 比如大明人想要教土人礼仪,让他们穿上衣服,他们却不习惯布料贴在身上的感觉,穿上的衣服不一会儿就被脱了。 还有一些土人,根本没有廉耻之心,当着所有人的面,不论场合都能大小便等等。 但是相互的了解和熟悉,就是在这种误会与挫折,教导与磨砺的过程中,跌跌撞撞地发展着。 这些土人在某些方面可谓是愚蠢之极,但是毕竟是人,既然是人,就有向前发展的动力,就有向上之心,就有属于人的智慧。 特别是年龄小一点的土人,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。几日下来,就能辨别清楚你我他之分,也学会了利用手势和表情,与大明的人员进行简单交流。 当然,这种交流是不平等的,也不可能平等。 大明人的自我感觉就仿佛是化身驯兽场上驯兽员,只是想快点让对方学会最简单的对话。 而这个地方的富足,在探索人员回来之后,就逐渐清楚地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。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,这一万八千探索人员就在一个直径八百里的半圆范围内,发现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