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三章 绕过非洲 (第1/5页)
在确定了拦截大明舰队的只有帖木儿国之后,大明对交易点的掠夺称得上是非常文明的,因为大明对所有的产业都进行了细致的甄别,属于忽鲁谟斯和黑羊王朝的大部分产业都没有动。 但是即便如此,忽鲁谟斯的赛夫丁也很怕沙哈鲁跟他秋后算账,主动拿出了近五万两黄金,将自己的小儿子与一帮亲近大臣的后代安排进了大明的舰队。 这些财富与人手,也算是他们为自己的以后留下的一条退路。 朱瞻基虽然无意保护他们,但是有了插手这里的机会,他也不会放过。 这些人只要在大明的手里,以后随时都有插手这里的机会。 至于黄金,朱瞻基从来都不放在眼里。五万两黄金对个人来说,是一笔很大的财富,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,只不过是九牛一毛。 以后世的黄金价格来说,五万两黄金不过是一吨半而已,最多也就是三亿多人民币。三亿人民币对一个人来说很多,对一个国家来说,却不值一提。 整个大明流通的黄金,随随便便都有百万两黄金。何况对一个国家来说,黄金不过是社会财富的一个衡量标准,并不是这些黄金能够有多大用处。 大明如今虽然国库不算充裕,但是仅仅一个北明山铜矿,每年都能产出黄金十几万两,等南洋和南洲的金矿开始开发,以后每年的黄金产量能达到百万两以上。 所以,也不会贪图他们这一点黄金。 赛夫丁当然也看出了这一点,所以不怕朱瞻基有什么坏心思,他们每次交易的货物的数量,都不止这个数了。 朱瞻基将他们安排进舰队,当然不是要随着他一起前往欧洲,而是安排他们以使节的名义,前往大明。 下西洋的舰队,在这里就要彻底分开,除了前往欧洲的舰队和与欧洲贸易的货物,其他的货船都要返回去。 在南洋和印度,包括这里交易的财货并不少,许多货船都已经满载,不需要再去跟欧洲贸易了。 经过仔细的盘点,大部分货船都要原路返回大明,前往欧洲的舰队以军舰为主,满载香料,瓷器,茶叶,丝绸,铁器的货船,只剩下了不到一百艘。 为了护送这些货船返回,海军会抽调两个军卫一万一千人护送这些货船还有一些商人返回,而这些人,全部交由朱瞻基的大管家金阔领军。 金阔是首领大太监,在以前的太监的行列,与郑和是同一级别,地位够高。 更主要是他忠心耿耿,这次在忽鲁谟斯抢了十几万两黄金,还有比这些黄金更值钱的货物。 再加上在印度的交易,返回的舰队满载的财货超过百万两黄金,所以必须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运送。 而且朱瞻基暂时不会回国,也需要一个心腹回去帮他盯着国内,金阔是最合适的人选。 除了金阔,孙林这次也会返回。他掌管咨情司,工作的重心是监管大明内部与周边各国。 欧洲那边太远了,还没有到发展触角的时候,所以,他留在大明,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 当朱瞻基把这些琐碎的事务都安排好的时候,郑和他们也从天方回来了。 他们回来的时候,从马穆鲁克王朝也带回了一些会讲西语的商人,朱瞻基也全部收入了舰队之中。 而随队前来西域进行贸易的大食人,几乎全部随商队返回。 四月底,舰队再次从忽鲁谟斯出发,这一次,要一路南行,绕过整个非洲大陆,前往欧洲。 如今的舰队只剩下了三万海军,两万两千幼军,一万一千羽林卫,还有数千其他人员,总人数从当初的将近十万,变成了七万多。 不过,除了减少了一万七千海军,战斗力最强的幼军和羽林卫都依旧随队,战斗力并没有降低。 舰队虽然少了两万多人,少了近三百条船,但是剩下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战舰,而且留下的七万军队都是精兵强将。 从此地开始,舰队不再分兵,只会分成前营,中营,后营,绵延上百里,一路西行。 前营的船只配备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速度快的,一类是吃水浅的。 因为前营除了要勘测水域,探索航线,还承担着沿途交易,大陆,岛屿的探索任务。 至于中营和后营,以货船和护卫舰为主,航速会慢一些。 从波斯湾前往非洲南角,这将会是整个下西洋旅途中最艰难的一段行程,艰难程度还要超过前往南洲的行程。 因为印度洋的洋流方向是顺时针,而从四月开始,风向也是西南风。 也就是说,整个舰队不仅要逆风,还要逆水。只有过了赤道线之后,才会转成逆风顺水,航程会轻松一些。 要是后世,朱瞻基绝对不会选择这条航线,但是现在没办法。因为如今的船只没有抵抗大风和大浪的能力,只能沿着海岸线走。 即使抵达了南非,然后转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