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十一章 少年强则国强 (第2/2页)
礼教,此为术。而百千年来,有行之有效者,亦有徒劳无功辈,可知此非根本。”王阳明一席话就说得众人哑口无言。 什么轻减赋税,练出铁军,强化教育,历史上都有人在做,甚至是一直有人在做。但其中,有一部分确实让国家变强大了,更多的,反而是逐渐走向衰落。 历朝历代都讲究祖宗家法,为什么? 因为每个朝代立国之初,总是欣欣向荣的强盛姿态,后世自然觉得,按照老一套做准没有错,可终究逃不过走向衰败的命运。 王朝似乎就像一个人,有婴幼儿期,有青壮年期,有老年期,有生命的终结。 能够让国家强盛,并且不衰败,到底靠什么? 过去的王阳明也并未真正思考,直到看见了沈郁的说法:少年强则国强。 若是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永远充满了实力,充满了朝气,那么,国家就有接班人,就有后来者,就不会在某个历史阶段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,从而走向衰败。 明明是很通俗很浅显的道理,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哲学含义在里头。 所以,王阳明很直接道:“而观茂文此句,是长流水,是万全策,此为道,能超脱泥古之辞,虽短小,却精悍,吾评为第一,诸君还有异议否?” 大佬都这么发话了,还能有什么说的? 更何况,仔细想来,似乎的确是这个道理。如此一来,所有人看沈郁的眼神就越发怪了: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从未听闻的家伙,居然三下五除二,把一县的天之骄子打得落花流水,这家伙,该不会是海瑞特意请来拆台的吧? 身为忧国忧民的官员,海瑞思考得更多。 少年强则国强,其实只是一个方向,并没有任何具体的措施。 但沿着正确的方向去,无论使用什么交通工具,总能到达目的地。或许,今后自己也可以在这句话上找找灵感,思考施政的措施了…… 海瑞眯起了眼,看沈郁的眼神越发柔和了,没想到啊没想到,本来以为是捷才,现在看来,居然是个高人! 这一刻,海瑞跟徐良族显然分属同一阵营,坚定不移地维护沈郁高人的形象…… 不过,后者要更狂热些,在沈郁中榜首且得到王阳明首肯后,徐良族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,暗暗思量自己是不是该把部分家产给卖了,全心全意追随大仙才是…… 沈郁自己当然是有些无语。 天见可怜,他那时候是真的被逼急了,啥也想不出来啊! 于是果断做了文抄公,把梁启超大神的雄文拿了过来,可惜,只来得及写一句。 好在,古代文人就是内心戏多,自己只用起个头,他们自己就能把后面的细节给补充地完完整整,毫无逻辑漏洞,自圆其说,哪像后世的网文读者啊,开个坑要是不填,直接就威胁寄刀片,哪怕是断章,也会抓耳挠腮,茶饭不思。 “榜上有名者,来。” 王阳明解释完毕后,向海瑞微微颔首,示意剩下的考核由他自己完成。 十个人一字排开,有的是兴奋,有的是忐忑,还有的是眼睛变成了铜钱的形状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