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75章 执掌东宫 (第2/2页)
以东宫詹事太子老师的身份去世的,所以皇帝对裴矩还是很恩重的,派了礼部官员前来治丧,又从内库拔钱开销。 甚至特旨,让裴矩陪葬昭陵。 昭陵便是李世民的陵墓,自继位开始,便已经在着手计划修建了,这种皇帝陵墓往往要修几十年,是个巨大的工程。 一般来讲,能够陪葬皇帝陵墓边,这是莫大的荣耀的。 李世民召秦琅入宫。 “当初朕就跟你说过,裴矩替你先顶两年,不料裴矩这么快就走了,如今东宫,朕还是要交给你来主持。” “你即日起接替东宫太子詹事一职!” 秦琅苦笑。 “陛下,臣实在是年轻,东宫詹事应当选德高望重老臣来担任此职啊。” “朕知你十八,但不能用普通的年龄来评价你的能力,你侍奉朕这几年,立下的功绩,是许多人几辈子也比不了的,哪怕是当朝的这些宰相,也未必超过你。所以你也不用跟朕说这些,正好承乾也还年幼,你辅佐他,朕觉得很放心,裴矩之前也曾进言于朕,说你在东宫胜过孔颍达陆德明等大儒多矣,承乾正需要的是你这样的老师。” “你也不要推辞了,朕已经决定了,你以前说你不愿为相,朕许了,但现在东宫这块你得负责起来。朕授你为太子詹事兼太子左卫率,仍领翰林学士承旨。” 皇帝主意已定,不容拒绝。 “召岑文本、崔敦礼!” 中书舍人崔敦礼奉旨前来草拟外制,拜秦琅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文散阶官,进从一品太子太保,加正三品太子詹事职兼正四品太子左卫率职。 翰林学士岑文本则起草内制,白麻拜封秦琅进封卫国公,翰林学士承旨,参与执掌机要事务。 秦琅还兼任了数个职务,安北大都护府副大都护、京兆府少尹、崇贤馆学士。 实际上,秦琅是再次拜相了。 翰林学士承旨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职务,相当于半个中书令,而皇帝又授了秦琅参与执掌机要事务这个头衔,便等于让秦琅实际再次拜相了,和参政魏征一样,也一样可以入政事堂堂议了。 皇帝用心良苦。 秦琅出任太子詹事的同时,给他提升了散阶,从原来的辅国大将军的武阶,又转回文阶,还直接升到了最高一级。另一方面,秦琅出任太子詹事时,还破例又兼了太子左卫率之职。 等于是还握有了东宫的部份兵权。 而另一方面,又让他再度入中枢为相,参与机要事务,就是让他再次成为了中枢决策大臣,这也等于是给东宫更大的权力。 李世民现在是彻底让秦琅成为了东宫代表,不是宰相兼职太子老师,而是太子老师任东宫詹事,兼职宰相,并统领东宫部份兵马。 这种安排,可是极不一般的。 最重要的还在于李世民接下来跟秦琅又说了一番话。 皇帝居然要把东宫十卫率加以改革,如之前南北衙一样,东宫也搞成两个体系,一个外府兵南衙兵,一个则是内卫禁军。 皇帝居然说东宫十率,六率统外府兵,四率统内卫兵,外六率每率各统六个军府六千,内四率下负责宫门、侍卫外,再建龙武、旅贲二东宫禁军,各统三千。 秦琅听了这话,感觉有点尿急。 外六率就三十六个军府,整整三万六千人? 东宫内卫还新设两军,统六千人? 驻于长安东宫内外? 这不会是在钓鱼吧? 想当年建成做为太子,手底下的东宫兵也没这么多啊,他的长林兵不过两千人,还是费尽心思从这里弄几个,那里弄几个拼凑起来的,这点兵还总被李渊和李世民找茬。 而李世民玄武门之兵,更只是靠着当时的八百王府亲兵,结果就硬是逆风翻盘了。 难道李世民会不知道兵权的重要性,更不要说在长安城的兵权的重要性? 承乾确实还年幼,十岁的孩子,但十岁的孩子也不小了啊,再有过五六年,也就差不多成年了。 随便给承乾在长安城里拥有六千军队,长外城外的关中河南还有三万多人马,皇帝真不怕? “陛下,臣以为东宫设禁军万万不可,长安城内现在有北衙禁卫六军有三万余人,城外有南衙十二卫番上之兵,虽经裁减番上数量,但也还保持着每卫在番三千,也有三万六千。” 整个长安的南北兵马,有七万左右。 这个数量可不少。 秦琅坚持拒绝皇帝要给太子下放更多的兵权,这绝不是什么好事,是十分危险的双刃剑,一个不好就会割伤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