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九十七章 傻子 (第2/2页)
而且社交产品的一大优势在于,产品线随时可结合。” 孟谦很认真的在思考和分析萧博识所说的一切,“其实风信只要扔出去并且获得了成功,就一定会有人模仿。” “没错,任何成功的产品都会被模仿,这是不可避免的,现在全球化程度还比较低,产品只在国内发展的话还不会受到太多的注意,但一旦走出去的话就得承受得住竞争,所以产品细化后一定要有竞争力,做全球战略,第一盯市场,第二盯产品,产品不行,在国际舞台上是不会有立足之地的。 其次就是快,社交软件的核心就是用户基数和用户粘度,在被模仿的时间里快速积累用户,奠定用户基础,别人就算成功模仿了产品,可在产品没有太大差异性的情况下,就很难从你这里抢肉吃了。 除非动用国家力量这种强制手段。所以在运营角度,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,去找合适的客户群,可以快速传播产品并快速建立用户基数的客户群。” “你觉得这个客户群体是什么?”孟谦眼神犀利的问道。 萧博识突然饶有兴致的一笑,“要不我们还是都写在纸上?” “可以。” 两人同时在纸上下笔,当互相展示之后,皆写着两个字:大学。 看了对方的答案后,两人抬起头默契的相视一笑。 “学长看重的是什么?”孟谦先问道。 “社交能力,你呢?” “社交需求。”孟谦身体向后靠了靠,摸了摸下巴道,“学长,都聊到这了,我也就不矫情了,您对大风科创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么?” “我现在的困惑是,我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?”萧博识直接的说出了自己的问题。 “我现在最急切的就是三件事情,有人帮我管理公司,有人帮我执行海外策略,有人帮我接触海归人才。” “海归人才?”萧博识格外对孟谦的第三个需求出现了在意,“你好像很在意海外人才?” “确实。”孟谦没有否认,“因为对于人才归国的问题,我跟学长的看法,略有一些不同。” 萧博识,“...” 看萧博识用表情示意自己解释,孟谦开口道,“学长把海外华人分为了求生和求学,我个人的理解下,也可以说成是普通人和人才。 你认为普通人不回国,是因为回国也没什么大成就,人才不回国,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。 这个角度本身我是认可的,但我可能会更倾向于把海外华人用另一种方式区分,第一类,趋利避害的人。 你口中的普通人觉得在国外可以生活的更好所以就留在国外了,其实就是一种趋利避害,而在我看来,人才也有趋利避害的,不是每个人才不回国都是因为各种困难,有些人才不回国,也只是因为想在国外拥有更好的生活,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而已。 这种趋利避害我并不持否定意见,因为这也算是人的天性,我不太喜欢去解剖人性,那并不是一件会让人快乐的事情。 但正是因为这种利己主义的客观性和天然性,我眼中的第二类华人,就是在明知道回国会过得不如国外,明知道回国会遇到很多麻烦,明知道回国会牺牲一些自我却还要回国的人,我认为,他们是有信念的人。 至于那些在国外认爹以及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国的,我暂且就不讨论了。 孔子称圣,因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 但圣人终究是极少数的,能知难而上的人,我就觉得很厉害了。所以我确实会很在意在当前大背景下归国的人才,或许他们中有一些也是因为家庭原因或者感情原因回来的,但我相信从概率学来说,更多的人是有信念的,尤其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人才。 即便国家保他衣食无忧,但真正的人才我相信他在海外同样可以衣食无忧。 他们的信念,或许是对国家的热爱,或许是对国家的感恩,或许是对国家的依恋,像你考虑归国,起码你相信祖国的发展潜力,这个信念在我看来是比他们的才华更重要的东西。 如果真的等有一天国家发展起来了,那个时候选择归国的人才,我反而不确定他们身上有没有这种信念了。也许,他们的归国,只不过是另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利己主义罢了。 这些有信念的人,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,却也被很多人称为傻子,很奇怪,这个时代正在逐渐推崇利己主义,利他和牺牲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甚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抨击的对象。 不过我管不了这种社会现象,我也确实对利己主义没有那么大的恶意,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挺自私的,但我能确定自己的态度,我虽然自己做不到,但我特别喜欢这些“傻子”。 所以我一直很想找到渠道去多接触在当下选择归国的人才,不管对国家还是对企业来说,华夏的发展和崛起,我坚信他们一定会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。 我惜才,更惜他们身上的“傻气”。 我做梦都想招揽这些人来我的企业。” 萧博识看着孟谦,眼神复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