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科技的大国航天_第八十七章 一百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八十七章 一百亿 (第1/1页)

初夏六月,正是热气蒸腾的时候。
    火箭研究院还在为火箭的回收技术而努力,力求将火箭的回收率提升到百分之百。
    陈仲琰带来了一个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好消息。
    研究院会客室之中,火箭研究院的主要责任人以及陈仲琰都在一起。
    这一次陈仲琰过来,主要有两件事情和火箭研究院相关。
    “北斗一期建设工程马上就要开始了,第一颗卫星的发射工作估计还是要落到你们的头上。”
    陈仲琰喝了一口茶水之后,有些淡定的说道。
    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没什么悬念的一件事情,国内目前在火箭载重和成本方面,很少有能比得过火箭研究院的存在。
    且不说火箭研究院最新研究出的“鸿雁”火箭,单单是之前研制出的长三乙火箭,就是在国内傲视群雄的存在。
    因为北斗一期工程的三颗卫星,全部都是高度为36000km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。
    这就对火箭的gto(地球同步转移轨道)运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    毕竟卫星要被火箭发射到gto轨道之后,才能够依靠自身动力转移到地球静止轨道上面去。
    而长三乙火箭的gto运力为5.2吨,能够比较轻松的将北斗卫星推送到gto轨道之中。
    至于“鸿雁”火箭的gto运力更加夸张,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0.3吨!
    也就是使用“鸿雁”火箭一次性就可以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。
    这无论是从建设速度,还是发射的经济性来说,都要比长三乙火箭好太多。
    当然“鸿雁”火箭虽然刚刚经历了一次实验性质的发射,但是具体安全性如何还有待考量。
    长三乙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执行过两次实际的卫星发射工作,而且除了第一次发射之后,后面几次发射的成功率都是百分之百!
    “北斗一期工程准备怎么发射?一颗一颗的打上去,还是要一次性打上去?”
    张星扬问出了这个关键性的问题,这关系到火箭的选择问题,以及建设的周期问题。
    “我们目前的规划是首先打两颗上去,至于第三颗要看前两颗卫星的运转情况进行调整。”
    北斗一期工程的建设规划,还是比较保守的。并没有直接打算将三颗卫星一次性地发射上去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